一、 初始预判与早期预警(10月17日微课堂)

  1. 调整预警:在10月17日的微课堂中,基于两点核心原因,对当时持续大涨的稀土板块提出了明确的调整预警:
    • 技术面与基本面脱节:板块短期涨幅过大,但相关企业普遍缺乏盈利业绩支撑,存在内在调整需求。
    • 美国政策空窗期:当时美国政府处于关门状态,无法为其关键矿产资源和相关企业提供财政支持,削弱了短期利好。
  2. 后续利空验证:
    • (10月24日补充) 指出新增利空:特朗普向泽连斯基施压,引发市场对美俄未来可能联手开发矿产资源的预期,进一步打压板块。
    • (隐含利空) 推测由于特朗普相关利益集团未及充分布局,存在打压股价以便低位吸筹的动力。

二、 核心利空爆发与市场反应(10月25-26日)

  • 关键事件:中美在吉隆坡经贸磋商达成重要成果——中方同意延缓稀土出口管制。
  • 影响分析:此举直接动摇了美股稀土板块上涨的核心逻辑(即中国限制供给,美国寻求替代),导致市场恐慌,板块出现“自由落体”式大幅下跌。
  • 协议背景:11月1日白宫公布的清单确认,中方以“暂停稀土出口管制、取消相关许可限制、打击芬太尼、暂停农产品关税并承诺大量采购”等重大让步,换取了美方在关税、301条款等方面的相应缓和。

三、 关键问题与未来推演:调整会持续多久?

要判断稀土放松出口的持续时间(即利空影响的周期),关键在于理解中方做出重大让步所换取的实质利益。由于公开信息不完整,采用了“利益分析法”提出三种假设:

  • 假设1:换取在统一问题上的默许(战略性交易)
    • 内容:美方可能私下在两岸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。
    • 影响:若属实,利空将持续至统一进程启动。之后,西方将彻底脱钩,稀土板块会迎来更猛烈的上涨。但此假设需要中方加紧统一准备的迹象来印证,否则可能性较低。
  • 假设2:缓解国内经济压力(经济性交易)
    • 内容:为维持对美出口、提振经济与股市,需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。
    • 影响:若属实,股市需有更大涨幅,且美方需做出更多关税减免。从现有协议看,美方让步程度似乎不足以支撑此假设。
  • 假设3:主动策略性放松,瓦解西方供应链建设(战术性调整)
    • 【核心假设】 内容:中方发现之前的严格管制促使西方过快、过团结地构建替代供应链,构成长期威胁。因此主动阶段性放松出口,旨在降低资本对西方稀土供应链的投资热情,为其“降温”。
    • 影响:若主要为此目的,此轮放松出口可能仅持续两三个月。目标达成后,中方将重新收紧管制,美股稀土板块将重拾涨势并创新高。

四、 监测未来动向的关键观察点

  • 核心参照物:中国采购美国大豆的订单情况
    • 逻辑:采购美豆是中方示好的重要体现。持续大量采购意味着缓和期延续,稀土利空持续。
    • 转折信号:如果采购订单远低于预期、消息消失、或中国转而重新购买巴西大豆,则强烈暗示中方对稀土政策的调整接近尾声,重新收紧在即。

五、 深层背景与长期视角

  • 美国让步的根源:源于中国自去年10月起建立的关键矿产出口管制体系已对西方产业造成切实打击(价格飞涨、供应中断),10月9日的新规更是“致命打击”。
  • 西方的应对与威胁:西方已被“打痛”,正以空前团结和高效的方式推进供应链重建(如美澳印日“四方关键矿产倡议”、美澳巨额投资、美国政府对本土及盟友企业如AREC、V等的资金与技术扶持)。
  • 结论:中美阶段性缓和是美方争取喘息时间、中方为对方供应链建设“降温”的策略需要。但长期看,西方摆脱对中国关键矿产依赖的决心已定,进程不会停止。

总结:

整个分析推演指出,近期的稀土板块暴跌源于中美战术性缓和下中方策略性的出口放松。其持续时间关键看假设3 的成立与否,而中国采购美国大豆的动向是预判政策转折最直观的先行指标。无论短期如何波动,关键矿产的战略价值已成为中美长期博弈的焦点,西方构建替代供应链的努力将是未来影响板块走势的持续变量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